谈谈衡阳保卫战,到底有多惨烈! 首先,简单谈谈,1944年之前,日军在进攻中国道路上,每年遭遇了哪些沉重的打击呢? 1,1937年,淞沪会战,日军遭遇到中国德械师的痛击,依日方统计:淞沪战场阵亡9,115名,负伤31,257名,合计40,672名,这显然缩水。但战后根据日本防卫厅所著作的《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》表示,日军实际伤亡是98,417人,日本学者统计10万人伤亡以上,中国军队70万人参战则伤亡30万人。这年 以惨烈和耻辱的南京大屠杀作为结束。 2,1938年,徐州会战的台儿庄战役是国军首次取得比较大的胜利,后面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,其中在万家岭地区取得大捷,中国军队伤亡40万人,日军伤亡10余万人,无力继续进攻,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战略相持。为动摇国民政府抗战决心,迫使其屈服投降,从1938年到1943年,日军出动大量飞机,对成为中国抗战政治中心之重庆持续数年“战略轰炸”,使许多民众遭轰炸而牺牲。 3,1939年,共有5场会战,中国军队主要在河南湖北江西湖南等地抵抗和消耗日军,其中第一次长沙会战,长沙是对日抗战以来第一个没有失陷的中国主要城市,这成功阻止日军与其在中国南方的部队会师,其指挥官薛岳亦从他在该城的胜利中获得荣耀。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在会战结束后给“中国派遣军”总司令官西尾寿造呈交的《关于解决中日事变作战之意见》中说:“摧毁敌军的抗战企图,是至难中的难事……在作战中放弃已占领的要地要域而返回原驻地的作法,并会成为敌人宣传的材料。”流露出日军高层指挥官对战争前途的焦虑和沮丧。12月,国军16万人于广西南宁东北昆仑关大举反攻,血战近两周夺回昆仑关。而在1939年10月下旬时,时任陆军次官的阿南惟几在省部联合会议上发言表示,已经有数十万名日军阵亡于中国战场。12月冬季攻势,国军动员80个师,55万兵力,各战区分别收复包头、信阳、沁阳等城市;隔年更攻入开封、新野、襄阳、福州等地;日军伤亡数万。日本军部检讨时认为:“……我军未依期望进展,掌握主动,致使中国军队能发动此一顽强之攻势,直可视为事变以来陆军最为黯淡之时期。 4,1940年,5月至6月,中国第5战区部队在湖北省枣阳、宜昌地区对日军华中派遣军第11军进行的防御战役,日军方面则称为宜昌作战,国军伤亡10万,日军伤亡4万, 张自忠将军身中六弹殉国,当天晚上,数百名国军夜袭将张自忠遗体夺回。国民政府丢失了鄂北鄂西江汉平原富裕的产粮区,日军亦得以在宜昌修建飞机场对重庆等大后方进行轰炸,加上欧战的不利形势,枣宜会战后,中国抗战进入最危险的时期。 5,1941年3月,日军为巩固南昌外围阵地,保证占领区安全,决定对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第9战区部队实施的军事打击,中日爆发上高会战,日军伤亡1.5万,国军伤亡2万,此战被何应钦称为 抗战以来最精彩一战。第二次长沙会战于1941年9月6日爆发,历时33天,日军攻占长沙,之后迅速撤离,国军趁机收复失地,双方恢复战前状态,此战国军惨胜,其中国军王牌74军跟 日军第3,6师团在长沙捞刀河鏖战,双方都损失惨重。12月,阿南惟几为策应日军夺取香港作战,再次进兵长沙。 6,1942年,1月,日军在长沙作战,薛岳领导国军节节抵抗,削弱日军攻势后往两翼撤退,诱使日军抵达长沙城下,两侧国军切断日军补给线;1942年1日日军不支后撤,遭国军拦截袭击,损失惨重。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开战以来,同盟国取得的首次胜利,极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。 珍珠港事件后,日军大举进攻东南亚,1942年缅甸沦陷后,日军主力开始北上,企图切断中国生命线滇缅公路,这时,在英国的求助下,中国方面以杜聿明为代理司令长官,集合中国精锐力量的中国远征军约10万人向缅甸进发。但中英联合作战不理想,5月1日,18师团占领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。英军开始向印度方向逃避,令中国远征军右翼暴露,结果联合作战失利,远征军被迫后退。在日军的不断打击下,英军一路溃败,最后全部逃至印度。最终缅甸失陷,滇缅公路中断,10万远征军经血战只有4万余人安全撤离。200师师长戴安澜率部突围时牺牲。原有的作战物资转而通过驼峰航线。 7,1943年11月,中、美、英三国元首在埃及开罗发表新闻公报《开罗宣言》,要求战后日本归还自1895年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。1943年11月,日军进攻常德,战斗一直持续至12月20日,日军一度攻占常德,但在中国军队反击下 最终收复常德,而守城部队74军57师战役结束后仅馀83人,外围援军亦损失惨重,而第十军的战损一直到隔年的衡阳保卫战都未能得到充分补给,以致整个军在衡阳战役中只有7个团的兵力应战。 整体来看,1937年到1943年6年时间里面,中国军队和日军还能勉强僵持得住,相比德国横扫欧洲大陆,中国军民是顽强且不言弃的。没有在短期里面大规模丢失城池。但是1944年中国军队却在豫湘桂会战中惨败,(日本称为“一号作战”)。以下来整理一下 中国1944年的抗战。 豫湘桂会战(一号作战)又分为,豫中会战,长衡会战,桂柳会战 三个阶段。在此计划里,日军投入的总兵力为51万人,其中平汉作战为14万8000人,湘桂作战为36万2000人,战马10万匹,各类火炮1551门,坦克794辆、汽车1万5550辆。主要战略目标为开通由东北经华中、华南前往中南半岛的路线,以及占领其东南方的机场,防止美国陆军航空队自该地起飞攻击日军海上交通线和轰炸本土。 一,豫中会战(第一阶段,日军进攻河南) 在历时两个月的豫中会战中,日军投入的兵力达15万人,以伤亡约4000人代价大致完成了预定的战略目标;…